2)第三十八章节 利牙(四)_功勋
字体:      护眼 关灯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于纷乱,没有合理的编制指挥体系,条令化过重,呆板僵化缺乏灵活性,压制火炮部队,没有汲取几次印巴战争的经验教训,或者说没有顺应现代战争的作战模式演变,技术装备发展的潮流,而无法发展出一套立足于自身情况,能够有效服务于印度陆军乃至于军事力量的战略战术、编制结构与作战、支援、保障机制。

  而这场战争刚开始的时候,更是表现糟糕的,还不仅仅于此,更重要的是,从头至尾,印军在情报、通讯、制电磁权上,都表现得极为糟糕,甚至可以说,没有丝毫的主动权,几乎完全是处于在被动之中。而这一切所造成的最终结果就是整个防御的崩溃。

  其实算起来,印度军队的制电磁权掌握与作战运用的理论,起步并不晚,1998年10月,在斯利那加,印军与克什米尔武装游击队上演的那一场猫捉老鼠式的制电磁作战的游戏,就似乎是印度军事力量的电磁控制作战水平的整体表现。

  当时为了围剿克什米尔武装游击队,陆军总司令部和北方军区司令部,分别派出通信情报分队,对克什米尔反政府武装游击队的电台实施跟踪监听,但由于武装游击队的密电员屡屡使用预设的多种频率来发出电文,所以印军几次都无法掌握。直至几经周折后,陆军使用无线电测向仪,在斯利那加实施拉网式搜查,才最终准确定位在了斯里那加瓦布巴扎尔区的一所房子。随后印度陆军对这栋房子展开猛烈袭击,肃清了游击队。

  虽然公众认为,印军的这次胜利在很大程度上得益于有效的制电磁作战,可是谁都看得出,整体制电磁作战的水平还是极低的,无线电测向仪早在1930、40年代就已经被广泛运用到无线电管理部门、军政情治单位了。而直至1998年,印军最终还是靠这个手段来捕获克什米尔游击队的无线电,由此可见其信息之作战能力的低下了。

  虽然国防部一直强调指挥控制战的前提是信息安全,且从政界到军方都共同有着一致的认为,即在网络化、数字化的作战环境中,信息系统的安全性与可靠性变得极其重要。而要保持这种安全性,就必须在信息、通讯安全等方面,着重采用保障措施。

  国防部对陆、海、空三军的要求是必须三军共同采取最新加密的密码,对通讯基站进行优先保障,对通讯网络加强防范措施,着重保护军事通讯网及C4I系统的安全。

  而根据国防部的要求,考虑到为防止敌人识别并利用诱导控制信号操纵通讯网络,几乎所有的指挥控制系统的各信息单元,包括武器制导系统和监视系统,都采用完全加密手段,并定时更换加密措施。所有的指挥机构的基础通讯平台加强安全保障措施。

  同时

  请收藏:https://m.gwylt.com

(温馨提示:请关闭畅读或阅读模式,否则内容无法正常显示)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