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第268章 活阎王回来了_我的姑父叫朱棣
字体:      护眼 关灯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看了许久。

  另外还有一件事,就是宝钞越来越多,而假币的问题也层出不穷。

  北平这边如此,真正要命的还是应天。

  貌似也没吃什么啊?

  强汉盛唐,都能暴打游牧民族,大大扩展疆土。

  徐景昌点头,表示心里有数。

  多雄厚的国力,也架不住这么折腾。

  这倒也不能说朱高炽的手段不行,只是他缺少整体规划,没有完备的步骤,不能乘胜追击。

  反观朱高炽,旧的监生被赶回家乡,新的监生没有上来,新的学堂也没有跟上来。

  管家苦兮兮道:“国公爷,那可都是上好的水浇地,一年两熟,能产三石粮呢!”

  这一点朱棣已经接受了。

  所以才有夏原吉提议迁都。

  徐景昌捏着密报,咬了咬牙,老子先把账记上,回头我不让你朱榑倾家荡产,欠下几辈子都还不上的钱,我就罢免了自己!

  朱棣要做的事情太多,而能统筹全局,给他帮忙的,却是太少了。

  “岳父放心,这事我扛得住。”

  蹇义只觉得脑壳生疼,下面这帮人着实太可恶了,丝毫不知道悠着点,必须要有人收拾你们了。

  其实蹇义也没干什么缺德事,他不过是给百官多增加了一点津贴。这也是符合现实的,毕竟应天的物价越来越高,还有宝钞超发,造成币值下降。

  比如秦始皇以几十万大军,横扫匈奴,固然很威风,但接下来怎么办?

  六十万大军,保守估计,也要二百万人运送粮草,千里运粮,支持开支……为了边防,还要修直道,还要建长城,又是数以百万计的民夫。

  至于应天的事情,那就要看徐景昌的手段了。

  事实上影响了购买力……

  尤其是齐王朱榑,更是在天津外面放了一顿鞭炮,请人来唱戏,热热闹闹,风风火火的。

  北平这边,自然是长出口气,大家伙就差举杯庆祝了。

  但是遇到了关键的事情,黄观就要据理力争,免得夏原吉胡来。

  自古以来,中原王朝,都是以农业为主的财税体系,到了大明朝,丝毫没有改变不说,还在朱元璋的手里,得到了空前强化。

  回报就是一个正一品的通政使。

  只是当下大明的上层建筑,依旧是传统的那一套,必须要改变。

  毕竟还有个朱棣在,老夏也不是奸佞之徒。

  徐景昌动身的消息,不胫而走。

  蹇义匆匆忙忙,整理所有的政务,他要防止被徐景昌抓到把柄。

  而农业为主的财税体系,面对那些无法农耕的土地,是很无力的。

  这不是说秦始皇的措施不对,恰恰相反,这些都是经过两千年验证的成功经验,只是虚不受补,国力终究有极限,没法违背自然规律。

  增加点津贴,情理之中,更何况他定国公不也得了好处吗?

  只不过吏部这边的开支,貌似增加了一百八十多万两……这钱都花在哪了?

  请收藏:https://m.gwylt.com

(温馨提示:请关闭畅读或阅读模式,否则内容无法正常显示)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