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第110章 成家立业,传宗接代_我的姑父叫朱棣
字体:      护眼 关灯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光是宝钞一项,在过去八个月里面,就增发了五成以上。

  毫无疑问,这都是朱元璋想不到,也做不到的。

  “徐景昌,老二和老三的生意,到底能有多大的用处?”

  还真不好说,毕竟他的功绩比起开国之功,还差了许多。

  徐景昌顿了顿,笑道:“陛下,这个臣也说不好,要不陛下亲自去瞧瞧?”

  朱棣很惊讶,“还有这事?他们都是谁?”

  朱高燧听闻老爹驾到,那也是屁颠屁颠跑过来,美滋滋向朱棣介绍自己的成就。

  挣钱吗,不寒碜。

  像这种流落各地的流民,必定不在少数,也幸亏有个学堂收留。

  此人忙道:“草民林三,是山东滨州的,因为躲避战乱,辗转到了应天……去年的时候,进了学堂,侥幸认识几个字,今天过来上工的。”

  朱高煦的工厂多数在城外,还有在苏州和杭州等地,因此朱棣和徐景昌去了朱高燧在京城的书局作坊。

  现在却可以有更多的选择,充当账房,去下面放贷,帮着百姓解决燃眉之急。

  而信息传播加快,就代表着朝廷控制力增强……因为很多时候,不是打不下来那么大的土地,而是打下来了,却不知道怎么控制。

  技术方面的事情暂时不谈,光是在这里排字的工匠就有一百三十人之多。其中一百人都是在徐景昌的学堂弄过来的。

  等到了这里,朱棣就感觉到了那种不同寻常的味道。

  朱棣一惊,“怎么,你也不知道?”

  朱棣更加吃惊,难道朕的朝臣里面,也有私下里写话本赚钱的?

  他惊讶地看徐景昌,徐景昌倒是没怎么觉得意外。

  其中排版是最重要的,像报纸这种时效性非常强的东西,绝对不能用雕版印刷。

  朱高燧低声道:“孩儿知道,但是不能告诉父皇。”

  朱棣也说不好,一定行得通。

  朱高燧摇头。

  林三道:“草民刚来的时候,每月六十贯宝钞,现在已经涨到了八十贯,还有些额外的奖金。干满一个月,能拿到一百贯。”

  朱高燧连忙带着朱棣进入书局内部。

  甚至最后也是死在了远征的途中……朱棣忙碌了一辈子,你说他就超越了朱元璋吗?

  你要是觉得吴承恩就是真有这么个人,叫做吴承恩,那就大错特错了,没准人家真实的姓是章?

  “没想到那些口不言利的读书人,也会干这种事情!”朱棣哼道:“朕还以为他们多清高呢?算了,朕也不问了,留点体面,大家都好过。但你可给朕记住了,要仔细盯着点,有什么乱七八糟的心思,胡言乱语,诽谤君父,朕可不答应。”

  “还有文人写话本?朕怎么没听说?他们很有名气吗?”朱棣随口问道。

  “你现在能挣多少,可够家里用的?”

  朱棣作为老朱的儿子,能不清楚这一点吗!

  朱高燧咧嘴一笑,“或许更多。

  请收藏:https://m.gwylt.com

(温馨提示:请关闭畅读或阅读模式,否则内容无法正常显示)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