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第三章节 陷落邦美蜀(下)_功勋
字体:      护眼 关灯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是被‘越人阵’和法军EMF-2着重配置于此,突破邦美蜀的作战在之前的联指预想中是一场苦战、恶战。

  也正是出于这样的考虑,除了以第85机动步兵师在正面予以强攻之外,近卫集团军还以第196、第82两个步兵旅搭乘直升机,在两翼位置上,予以蛙跳突击。为的就是要一鼓作气的撕裂开邦美蜀的防御。而整个战役构成的力量,并不仅仅于此,近卫集团军所属第182机械化步兵师在东线沿海,顺着1号公路的南下作战之所以会折向中翼位置上插上来的第13集团军的方向,所为的也是于此配合邦美蜀的作战。

  让萧扬最初担心的并不是‘越人阵’在邦美蜀的防御构成能力,而是敌军采取的防御作战模式,他除了要求各连、排的作战模式不要过于单一之外,还特别强调了如果查明敌军龟缩在工事内,企图待步兵战车冲过去后,再向回头打击战车的侧后,或者从背后杀伤部队的时候,,各连、排则必须要在冲上敌阵地后立即下车作战,徒步展开战斗,肃清一切抵抗。

  而当遇到敌方坚固防御阵地,或者遇到没有被炮火所肃清的掩体、工事的时候,并且无法压制敌方的反坦克武器,或者是遇到有鹿砦、阻绝壕等等障碍物阻挡的时候,总之就是出现无法乘车冲击的作战情况的时候,各连、排也要迅速在敌阵地前下车,徒步冲击。

  因为从理论数据上来说,步兵的轻武器只能对距离300-400米上的攻击目标构成一定的威胁,而这种威胁时随着距离的拉近而逐步提升的,但是现代战争意义上的装甲战显然不是主要发生在这个距离上,300-400米的距离对于战车冲击来说,只是短短十余秒之间的距离,按照传统定义,当发展到需要步兵下车作战的阶段,决定战斗基本胜负的装甲战已经结束,而这一点也就意味着只有胜利的一方才需要步兵下车打扫战场。但是这种传统作战模式对于机动极高的数字化机动部队来说,已经明显的不再适用了。

  虽然之前对铁甲铿锵、装甲冲击颇是推崇,很是厌恶机动性部队的这种速度+火力的作战模式,但萧扬也知道,这个时候讨论这些已经没有什么必要了。作为一个团级指挥员,自己所要考虑的并不仅仅是战斗,而是整个战斗的发展、过程,或者说,作为一个中级指挥员,所需要的已经不仅仅是一个胜利,而是需要一个数字。一个伤亡比的数字。

  所以萧扬要的是战斗的作战过程必须保证以杀伤敌人为基本点。他甚至明确规定了各营,乘车时为战斗开始线,也就是所谓的攻击发起线,车与车间隔100米,攻击正面线上可以适当缩小这个间隔。步兵下车徒步运动时,队形改为散兵线

  请收藏:https://m.gwylt.com

(温馨提示:请关闭畅读或阅读模式,否则内容无法正常显示)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