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第十二章节 平衡的点(中)_功勋
字体:      护眼 关灯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头,表示理解。毕竟在新加坡,反对党势力一直非常薄弱,甚至没有什么足够的实力来称得上是在野党。这都是新加坡人民行动党长期以来的压制所造成的。

  早期的新加坡反对党势力主要是左派的新加坡工人党和极左的社会主义阵线。但是自1963年新马合并之后,‘社阵’便是一蹶不振,彻底丧失了自己的位置,甚至连反对的力量都形成不了。其实这一切如果要追根溯源,还得从新加坡国父-李光耀说起。

  1950年,尚在英国读书的李光耀加入了一个由旅居当地的东南亚人所组成的、以争取马来亚独立为目标的团体组织-‘马来亚论坛’。同年夏季,李光耀回到新加坡,开始从事律师工作。1952年因为代表‘新加坡罢工的邮差’与政府谈判,李光耀声名大噪,在工会中建立了群众基础,从而为其将来的从政之路奠定了基石。

  1954年10月,李光耀与一些从英国回来的华人、当地受华文教育的左派学生和工会领袖一起成立了人民行动党,并准备参加次年举行的首届选举。

  这次选举中,李光耀本人顺利当选立法议院议员,从这之后,李光耀开始与新加坡方面的马来西亚共产党(马共)负责人林清祥等人合作,为新加坡争取自治地位。

  然而自从1959年6月3日,新加坡自治邦成立之后,率领人民行动党在自治邦政府的首次选举中获胜、成为立法议院第一大党、出任自治邦政府总理的李光耀却发生了变化。

  这个时候,野心勃勃的李光耀开始谋求并希望与马来亚合并成立‘马来西亚’,从而为新加坡经济发展提供保障。当然这个时候,李光耀还考虑为铲除在当地日渐壮大的‘马共’势力而做准备。不过无论是与最初的合作者‘马共’,还是与后来的合作者‘马来亚’。李光耀从来都是‘有用留之,无用弃之’的态度。这也从一定程度上奠定下了新加坡政府的对外政策。

  1961年,以李光耀为首的‘*分子’与人民行动党内的‘亲共分子’正式决裂。

  1963年7月,李光耀在伦敦与马来亚-东姑阿都拉曼(东姑拉曼)政府达成协议,‘星马’正式合并。合并后的马来西亚联邦政府与李光耀主导的新加坡自治邦政府采取联合行动,逮捕了新加坡的多名‘马共’高层。这就是臭名昭著的‘新加坡排共事件’。

  ‘星马’合并后,马来西亚联邦政府与新加坡自治邦政府在经济等多项政策上很快就产生严重的分歧。1964年,新加坡发生种族骚乱,李光耀政府籍此指责马来西亚首相东姑阿都拉曼与联邦政府试图推行‘种族沙文主义’,企图使马来人在联邦内享有特殊的高等待遇,并在幕后煽动在新加坡的马

  请收藏:https://m.gwylt.com

(温馨提示:请关闭畅读或阅读模式,否则内容无法正常显示)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