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第二百一十二章节 旁遮普(二)_功勋
字体:      护眼 关灯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这一战略,是印度自独立以来,就在积极推行的,也就是加强对印度洋的控制力度,最大限度地控制印度洋水域。印度政府认为,印度面临着两种海上威胁,一种来自印度洋地区国家,另一种来自外部大国。对于前者,它强调保持绝对军事优势,以慑止其进行军事冒险;对于后者则强调通过威慑,达成“力量均势”,限制其海军在印度洋上的行动自由,阻止其渗透。但是印度政府没有想到的是,这一战略与他们的第四战略,也就是核威慑,即发展核武器,一起,构成了对西方,尤其是美国的重大威胁。控制印度洋,这是美国人所绝对不允许的,而核战略,实施核威慑是印度军事战略的重要部分,尤其是对中国的核威胁,更是让美国人感到不安。

  因为中国人一直是实施核捆绑战术的,所谓“核捆绑”学说是指核力量相对弱小的国家通过己方核力量将某个具有更强核能力的国家捆绑于己方的战车上。其目的是防止一个核战力强于己方、而己方难以打击的第三方对自己发起核攻击。譬如,中国一旦遭到核子武器的攻击,将集中核武对俄英法美等核国家发起攻击,并以此引发全面核大战,这样的结果是谁都所不愿看到的,所以核武器本身的概念就是一种威慑。

  所以美国人不会容忍看到中国受到核子打击,这并不是因为美国人特别喜欢中国人,而是因为不想让自己也陷入到一场核危机中来。而且,从印度独立以来,印度政府所做的一些动作,也并不为美国人所喜欢。

  当初独立后,在南亚地区,印度继承和巩固了英国殖民统治者在南亚地区的权利,并把南亚次大陆的邻国看成是印度安全体系的组成部分,进一步积极推进自己的影响。通过对中国的友好关系,印度企图换取中国对印度已非法占领大片领土的承认,并借此抵制中国对次大陆的影响,从而使自己得以放开手脚在南亚谋求领导权。对于巴基斯坦,印度在1947年分治之日即与之发生了战争,结果控制了克什米尔五分之三的土地和四分之三的人口。双方结怨的根本原因在于印度认为印巴分治是人为的历史性错误,印巴本应是一个国家。被寇松称之为“保护国链条”的三个喜马拉雅山国家,也就是不丹、锡金和尼泊尔,印度则仿效英国政府的做法分别与之签订类似的友好和平条约。于是,锡金成为印度的保护国,接受印度外交上的指导,尼泊尔在军事和安全问题上受印度的控制。所以一方面印度的不结盟政策连同亚非团结和世界和平的全球主义政策,主观上努力树立了道义上和政治上的大国形象,客观上顺应了当年蓬勃兴起的亚非民族独立运动的世界潮流,因而获得第三世界国

  请收藏:https://m.gwylt.com

(温馨提示:请关闭畅读或阅读模式,否则内容无法正常显示)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