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第一百二十三章节 混乱之局(三)_功勋
字体:      护眼 关灯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军官一样,都有在海外进修的经历,只不过,不同于那些同僚,他当年并不是在英国皇家桑赫斯特军事学院或者法国圣尔西这样军校,而是在中国蚌埠的坦克学院以及北京的国防大学两次进修过。也正是在蚌埠坦克学院的第一次留学经历,才使得他在坦克作战的认识上,不同于其他巴基斯坦陆军装甲部队高级指挥官。

  哈尼亚少将是一个明智者,而他的这份明智不仅仅是来源于他在中国的留学经历,还和第6装甲师在历史上的惨败有关。当年的第二次印巴战争中,第6装甲师曾经遭遇到了一次惨败,而这次惨败可以说是第6装甲师历史上耻辱。

  1950年代,外交上亲没的巴基斯坦获得大批美国军援,其中就包括230辆M47和202辆“M48”两种“巴顿”型坦克,和如今一样,在引进了坦克之后,许多基层坦克指挥官都有在海外留学进行的经验,当时许多巴基斯坦坦克军官都是被送到美国本土的诺克斯堡训练中心,进行培训。充足的坦克部队,和大量的人员,使得在1965年印巴战争爆发时,巴基斯坦陆军已拥有15个齐装满员的装甲骑兵团,每个团约装备45辆坦克,每个团下辖三个坦克连。而面对巴基斯坦陆军的“巴顿”式坦克,印度陆军只能紧急从法国买来164辆AMX-13轻型坦克,虽然AMX-13轻型坦克火力不错,但其所装备店75毫米炮只能打穿“巴顿”坦克的侧面装甲,而且防护太弱,只能用于防御作战。从这里看来,似乎印度陆军所拥有的坦克数量和质量都处于在劣势,巴基斯坦陆军拥有完胜的把握,然而一场第二次印巴战争中的那一幕,不仅仅让使然大跌眼镜,还成就了如今编制在印度陆军第2军,也就是卡迦军中的第1装甲师的威名,而巴基斯坦陆军第1和第6装甲师则成了人们口中的一个笑话。

  1965年,印度借口巴基斯坦训练和武装克什米尔分离武装,向巴基斯坦发动战争。9月1日,包括第6装甲师在内的大批巴基斯坦精锐部队开进查哈布-阿哈努尔地区,试图引诱对阵的印度第1装甲师进入印巴实际边境线与奇纳布河之间的狭长地带,这样印度人只能面对公里宽的河面背水一战了。而印军面对困境,决心突破战场的限制,通过侧翼突击,打垮巴基斯坦人的抵抗意志,而打击的重点就是巴基斯坦东北腹地重镇-拉合尔。在印军对拉合尔的功绩中,第1装甲师充主力,当这支军队穿越两国边界,于9月6日到达BRB运河时,随但巴军控制着运河桥梁,。印军无法再前进一步,于是巴基斯坦陆军发觉包抄消灭印度装甲部队的机会到了,派其装甲部队南下穿过印军控制区,夺取

  请收藏:https://m.gwylt.com

(温馨提示:请关闭畅读或阅读模式,否则内容无法正常显示)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