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第十七章 : 辽东人选_我是朱由校我不当木匠
字体:      护眼 关灯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图》是目前为止,我们所得到的有关辽东的最全地图。可惜,孟泰母亲去世不久,还在孝中。”

  周永春。我默默的记住了这个名字。好像,晚明时期,这个人物活动的真的不多。难道,萨尔浒之战后,他就再也没有出仕为国效力?哎!难怪历史上的大明逐渐走向衰亡,这么多人才都被朱由校那个傻小子忽视了,却只看中一个客巴巴。大明能坚挺这么多年,还真亏了朱由校这小子的早亡。

  可是,这解决不了燃眉之急呀。我继续看着眼前的这两位肱股之臣。

  熊廷弼沉吟片刻,说道:“孙承宗大人也许可行。我和孙承宗大人不熟,但对他的为人,他的才干也一向钦佩。”

  对了,我怎么把这尊大神给忘了。孙承宗,他应该和熊廷弼、方从哲等人仿佛年纪吧。他曾是光宗、熹宗两位皇帝的老师。在熊廷弼被杀,明军连吃败仗的情况下,是孙承宗,毅然挑起了拯救大明王朝的重担,他所布置的关宁防线是抵御后金进攻的有力屏障。如果没有孙承宗的铺垫,袁崇焕那小子怎么可能在宁锦一战中炮轰努尔哈赤,使一代枭雄从此长眠于地下呢?

  我点点头:“嗯,孙大人确实可担此重任。”

  方从哲也赞赏的点点头。一个老大难的问题就此迎刃而解。我愉悦的笑笑,看来,群策群力确实是个不错的办法。

  熊廷弼似乎也很满意,那被边塞寒风吹得有些粗糙的脸上露出了真切的笑容:“陛下,大事已定,您看,没有其他事的话,微臣是不是先行告退了。”

  “嗯。”我点点头,刚想让熊廷弼退下,突然,我的脑海中一闪,似乎在前世的历史课本上曾说过,在明朝末期时,红薯、玉米、马铃薯等高产作物开始在南方种植。如果,能在大明王朝全国范围内种植这些作物,又怎愁大明的粮食不够吃呢?可不知是不是真的。对了,熊廷弼不是南方人嘛,顺便问问:“熊爱卿,你久居南方,可知南方有什么北方没有的吃食吗?”

  熊廷弼楞了一下,小心翼翼的问道:“陛下是指荔枝、芒果……”

  “不。”我打断他的话,“朕指的并不是水果,而是一些能让人不饿肚子的东西。”

  看熊廷弼还在发呆,我随手拿着御案上的笔,画了一根红薯:“爱卿在南方可见过此物?”

  “地萝卜?”熊廷弼惊奇的说道,“陛下怎么知道此物?这东西挺甜的,产量也大,可惜,不好储存。受冻之后,就不能吃了。”

  啊?这下轮到我目瞪口呆了。我说呢?这么好吃的东西怎么在明朝并没有推广,原来不会储存呀。而且,这段时期,正是小冰期,即使是南方的冬天,也常常在零度以下。这就导致了,红薯虽然高产,却得不到推广。是呀,种这么多又有什么用呢?产量再高,不能储存又有何用呢?

  可是,后世的我却知道,红薯是一种神器呀。是一种曾活人无数的神器呀。如果有了红薯,又怎愁大明度不过这个灾难频繁的小冰期呢?

  想到这里,我对熊廷弼说道:“爱卿,此去江夏,请为朕多收集一些地萝卜,在入冬之前,相反设法送入京城。朕有大用。”

  请收藏:https://m.gwylt.com

(温馨提示:请关闭畅读或阅读模式,否则内容无法正常显示)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