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176 纠结的罗伯托·贝尼尼_纽约1995
字体:      护眼 关灯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罗伯托·贝尼尼这些天有些茶饭不思。

  他从小便笃信上帝,曾经是教区的祭坛男孩,并且在天主教学校学习,如果不是那年一场洪水,他也许会成为一个牧师,而不是笑匠。

  原本,他一直认为自己是个正直且诚实的人,即便哪一天承蒙主的召唤,在天堂门口也会毫无怯懦之心地告诉上帝,他是主忠诚的奴仆,并且给主的其他子民们带来了快乐,让他们的日子更加欢欣,方能感恩主的仁慈。

  但是他即将面对的抉择,却有可能决定,他是否能够在上帝面前挺直腰板。

  一开始他只是想把积攒在心中多年的故事表达出来,他的父亲路易吉·贝尼尼曾是一名农民、木匠和瓦匠,1943年至1945年间曾在卑尔根-贝尔森集中营被关押。

  罗伯托想以父亲的经历作为原型,创作一部电影,于是《美丽人生》就这么开始了。

  在创作其间,罗伯特咨询了米兰当代犹太文献中心的历史顾问佩泽蒂。

  这位学者曾经已前往奥斯威辛集中营超过250次,并采访了数百名大屠杀幸存者,《美丽人生》中死亡集中营的场景和服装,以及一些细节和事件,几乎都是来自佩泽蒂的指点。

  《美丽人生》是由罗伯托·贝尼尼和他的妻子妮可莱塔·布拉斯基婚后共同成立的制作公司梅兰波影视制作的。

  佛罗伦萨球队的东家,意大利著名电影发行公司切奇·高里集团对该项目也有少量投资,并且负责该电影的意大利本土发行。

  《美丽人生》的制作成本约650万美元,1997年12月20日在意大利首映,获得了一致的好评,由于大船登陆意大利较晚,两个月内《美丽人生》在意大利收获了3500万美元的票房成绩。

  这对罗伯托来说,是个意料之外的好成绩,而另一个好消息接踵而来。

  美国的米拉麦克斯公司想以500万美元的价格收购《美丽人生》的美国及全球发行权,包含后续的录像带等收益,作为额外的回报,米拉麦克斯的总裁哈维·韦恩斯坦先生承诺协助《美丽人生》去竞争奥斯卡最佳外语片奖。

  这对罗伯托来说,无异于天降福音,他觉得自己多年的虔诚终于感动了上帝。

  这么多钱自然已经达到了他的心中底线,更打动他的是奥斯卡最佳外语片奖,他曾经参演过几部美国电影,对美国电影业算是比较熟悉的,能够得到奥斯卡的认可,也是对他奋斗多年的事业的一种肯定。

  因此,罗伯托几乎立即就想答应如此优厚的交易。

  但是切奇·高里集团的掌门人维托里奥·切奇·高里阻止了罗伯托的“冲动行为”,提醒他不要把自己的劳动果实便宜出售。

  经过了几周的谈判,米拉麦克斯的出价已经达到了700万美元,完全负担了

  请收藏:https://m.gwylt.com

(温馨提示:请关闭畅读或阅读模式,否则内容无法正常显示)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