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第372章 银大洋_重回八零年,赶山也是一种生活
字体:      护眼 关灯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那就是,“分赃”。

  说是“分赃”,其实也没毛病,因为这些东西,虽然都是众人辛辛苦苦得来的,但从本质上讲,的确算得上是“赃物”。

  奈何众人包括王安,那是绝对不会这么想的,因为大家都是没有文凭的人。

  跟没有文凭的人讨论“脏物”不“脏物”的问题,是不是傻?

  在众人的认知里,这些东西,都是宝贝,只属于众人的宝贝。

  为了分这些宝贝,王大柱还特意跑到小卖店把称借了过来。

  首先分的,是坟墓里的“宝贝”。

  根据重量,王安把棺椁里的金子和银子,全部分成了16份,而王安和王大柱父子,每人占2份。

  当然,这也是众人一致商量的结果。

  分玉器的时候,王安有点犯难了,毕竟玉器这个东西,它实际上是根据材质和工艺来定价的。

  好在没有文凭的人,思维方式都是非常简单省事儿的,所以大家一致认为,玉器,也上称称重量。

  主打一个“不差称”!

  说实话,这种分配方式被提出来的时候,都让王安懵逼了。

  只听说玉器的原材料玉石是上称称重的,还真就没听说已经雕刻成型的东西,还上称的。

  不过王安仔细想了想,突然感觉这方法,还是特么相当有道理的。

  不管是啥玉器,本质上都是玉石,重量不差,那就大差不差。

  这特么,一点儿毛病没有啊!

  于是乎,继续扒拉秤砣。

  分瓷器的时候,众人只是象征性的拿了一个盘子或者两个碗啥的。

  因为大家在往外挖这些东西的时候,就知道王安对这些瓷器很重视,要不是王安让大家小心注意点,可能这些瓷器,真的会十不存一。

  至于大钱,众人直接忽略了。

  因为就在王安要分的时候,只听冯成民对王安说道:

  “这玩意儿啥用?我家下屋里还有半筐呢,你要的话,哪天有工夫你去我家,都拿走”

  刘德元也说道:“嗯呢呗,我家也有半袋子呢,伱要的话哪天我给你送来。”

  其实这年代,基本家家都有大钱,并且很多人家的大钱,都正经不老少。

  不过这玩意儿的确没啥用,有时候小孩们儿当飞镖扔着玩,丢了的话,找都不带找的。

  有时候在屯子里溜达,捡到这玩意儿那都是正常情况。

  要说王安也知道,这玩意儿直到王安被抓,都是不值钱,也是毛用没有的。

  所以王安也没在这些大钱上继续纠结,而是把九哥留下的坛子搬到了炕上。

  打开后将里面的东西全部倒在炕上,众人看到炕上的一堆东西时,呼吸全部变得急促了起来。

  特别是王大树等长辈们,看到炕上的东西时,都是两眼冒光的。

  坛子里倒出来的东西,只有两样,那就是金条和银元。

  金条不说,银元就是银大洋,俗称,银蛋洋。

  这些银元,绝大多数都是袁大头,还有少量孙大总统头像的银元和光绪元宝。

  并且也看的出来,让王大树等人两眼冒光的东西,并不是金条,而是银蛋洋。

  经历过新华夏之前那个时代的人,似乎对银元有着一种特殊的执念和感情,什么金条玉石珠宝,只要在银元面前,那都是弟弟。

  因为在新华夏成立之前,在华夏这片土地上,只有银元才是最最坚挺的货币。

  什么这个钞票那个钞票的,都是纸,还是特么擦屁股都嫌硬的废纸。

  但不得不说的是,王大树等人虽然全部两眼冒光,但却没有一个人主动上前,拿起一个把玩观看。

  王安二话不说,直接开分。

  实在抱歉,有点事儿耽误了,感谢亲人大佬的支持与喜欢,感谢!抱拳了!

  请收藏:https://m.gwylt.com

(温馨提示:请关闭畅读或阅读模式,否则内容无法正常显示)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