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第十四章、三不可立_汉魏文魁
字体:      护眼 关灯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己走错了路。踏错了步,只要肯改,我都不会太过生气谁年轻的时候还不犯点儿错呢?但若是受人蒙蔽,为人所欺,那简直就不可原谅啦。你将来可是要继我大统,登极为君的,人君而受臣子欺瞒,这国家还能好得了吗?我曹氏还有未来吗?

  身为守成之主,可以没什么本事,甚至道德也不必要过于高尚,但一定要能明察秋毫、洞悉奸谋,如此才能善善而用,恶恶而去,垂拱而天下治,也才能维持皇家权威,不被重臣架空。曹昂若是天真到了随时会踩陷阱的地步,我又岂能放心把江山交到他手上?

  曹操为此而终于万分痛苦地确定了换马之意,只是一时间还难以决断,究竟换上哪个儿子为好,也担心曹昂一旦落马,将来的前途甚至性命都难以保障。所以他才假装没事儿人似的,暂时并未处分曹昂。

  此番荀攸请求致仕,曹操便提出心中所虑,征询荀公达的意见要是我废了曹昂,那么立谁为储君才好呢?荀攸也不禁长叹一声:“社稷至重,不可托付非人也。然臣终非曹氏,不当言此。”曹操说没关系,你就把心里的想法老老实实告诉我好了,言者无罪,不管我接受不接受,都不会责难于你。

  荀攸轻轻摇头:“臣不能言谁可也,然能言谁不可乃有三不可,陛下熟虑之……”

  曹操虽然应允了荀攸致仕的请求,但暂时荀公达还必须呆在洛阳养病,哪儿都去不了。于是过了几天,曹操便召曹德、是勋前来,也跟他们商议同样的问题。曹德是他亲弟弟、是勋是他妹夫,理论上都是有资格掺和立储之事的当然啦,这是就普通人家而言,真正天家之事,恐怕越是亲近,越希望避嫌,最好可以三缄其口,彻底不语。除此二人外,曹操也不是没有别的亲戚了,比方说诸曹、夏侯,只是那些大多是武夫,不足以商议大事也。

  果然曹操一问起来,是勋首先表态,说我不敢对此发表意见,而曹德则力保曹昂,希望曹操收回成命。曹操摆摆手,说这太子么,我是换定了,你们也不必再劝。至于再立谁为太子,主意当然由我来拿,但你们也应当发表一下意见,给我点儿启发“与卿等份属君臣,实为至亲,乃可无隐也,隐即不忠。”

  你们对于此事不可能毫无想法啊,那么有想法又不肯禀明君主,便是不忠赶紧给我说!

  为了“抛砖引玉”,他又把荀攸所言向二人合盘托出:“朕亦询之荀公达,公达乃云:‘不能言谁可也,然能言谁不可乃有三不可……’”

  听皇帝这么一说,是勋、曹德也不禁感起兴趣来了,赶忙询问:“何谓三不可?”曹操乃转述道:“嫡子在庶不可立,儿辈在孙不可立,冠者在稚不可立。”

  荀攸这“三不可”究竟是什么意思?首先他

  请收藏:https://m.gwylt.com

(温馨提示:请关闭畅读或阅读模式,否则内容无法正常显示)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