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第289章 真宰相,徐景昌_我的姑父叫朱棣
字体:      护眼 关灯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等等!”徐景昌拦住了他,“吕尚书,伱先别忙……其实我注意到,太子殿下说了,他去乡村走访,发现不管多离谱的说法,民间都有人相信。归结起来,朝廷的力量根本下不到乡下,皇权不下县,士绅管四方。如此一来,就算有好的政策,为了百姓着想,也根本做不到。谈到了刑名这一块,也是老生常谈,就是朝廷官吏不够,又为了宽仁治国,不愿意大肆杀戮,就把许多民间的事情,交给了大户负责,所谓宗法治理,就是这个道理。”

  吕震忍着头壳疼,也不得不点头,“定国公所言极是,当务之急,是要怎么办才好?”

  徐景昌道:“我是这样想的,考试选人,不可改变。这是个好办法。问题是考试之后,这些人要怎么使用。”

  朱棣道:“徐景昌,你又有什么好主意?”

  “启奏陛下,臣的意思,凡是通过刑名考试,熟悉大明律法的官吏。授予县丞身份。但是这个县丞不在县衙做事。而是要下到每个乡村,去给百姓解决问题。有什么争端,就在田间地头,把事情解决了。三年下来,能走遍每一个乡村镇子,能处理好民间的争端,立刻提拔为县令,或者升任按察使司。日后要有个规定,刑部官吏,按察使司官吏,七成以上,要有地方的经验。而且表现突出的,还可以升任一方主官,朝廷不吝提拔。”

  “好!”

  听到这里,朱棣都不由自主拍起了巴掌。

  这个办法属实太好了。

  推行刑名考试,通过之后,去地方当三年断案官,根据政绩提拔重用,从下往上,替换官吏。

  而且这么干,并不会增加多少行政开支。

  最最关键,能把县令的刑名师爷省去了,司法权力,自上而下,如臂使指。

  这么干的精髓还在于让官吏走到乡村,到老百姓中间。

  朝廷不再是天高皇帝远,官吏也不是高高在上的大老爷,他们到民间,就在百姓身边断案,给百姓讲解法度,明白大明律。

  这事情能产生的影响,怎么高估都不过分。

  “定国公,你这次用心了。”

  朱棣情不自禁赞扬,徐景昌谦虚一笑,“陛下,臣这也是纸上谈兵,殿下亲自去民间查访,属实不易。臣想着太子殿下都能去,别人还比太子殿下更尊贵?此事由太子而起,还要由刑部而成。现在的担子都在吕尚书身上。”

  朱棣把目光落在了吕震身上,此时这位尚书大人是上不去下不来。

  还是那句话,他不愿意按照徐景昌的想法折腾,可是平心而论,徐景昌的这套办法,属实有可行性。

  也不说别的,三千太学生,还有各地的官学,能有一千人通过刑名考试,到地方上担任审案官,也就够了。

  这些人要深入乡村,替百姓排忧解难,又宣讲法令。正好抵消士绅大户的影响力,拿回地

  请收藏:https://m.gwylt.com

(温馨提示:请关闭畅读或阅读模式,否则内容无法正常显示)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