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第285章 仁慈的朱高炽_我的姑父叫朱棣
字体:      护眼 关灯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一个畅想,他是希望以大明为中心,建立起一个体系的,囊括所有藩国,还有已知的的区域。

  在这个范围之内,商货通畅,贸易繁荣,全都使用大明的货币,尊奉大明的规则……到了这一步,说是天朝上国,也实至名归了。

  但是以大明如此恐怖的赚钱能力,真的能推得出去吗?

  不是说要贸易逆差,才能让外人挣到你的钱,然后才能拿出来交易吗?

  可渐渐的,伴随着登上通政使的位置,徐景昌发现这里面的巨大漏洞,谁说顺差就不能和外国交易的?

  大明可不是金融戏法赚钱,而是靠着实打实的货物……拿到了大明的钱,就能从大明买东西。

  而大明作为一个生产中心,也需要从外面购买商品,满足自己的需要。也要采购粮食、矿场、肉类、木材。

  跟外国做生意,大明赚的更多,那就想办法让外面卖更多的东西给大明,或者拿出土地、矿场、森林,还有各种资源,让大明过去投资,这样一来,双方的贸易不就平衡了。

  货币只是个计价的工具,一旦贸易基本平衡,其实需要的货币量并不是那么大……

  想通了这些,徐景昌就解决了一个巨大的迷思……其实并不一定要弄到巨额的金银,也不需要四处竭泽而渔,大明是有办法走上工业化之路的。

  欧洲的大航海,还有他们的种种做法,那是根植于他们的文明习惯,未必就是真理。

  现在只有一个问题,就是把大明的财富盘活,让那些退出流通的货币重新冒出来,让工商业得到投资……大明生产出更多的商品,然后和各国进行贸易,换回更多的资源。

  徐景昌讲得有点笼统粗略,其实归结起来,就是大明朝,利用自己的优势,能不能发展出工业文明?

  是不是一定要大航海,一定要四处掠夺?

  徐景昌认为并不需要。

  夏原吉关心的不是这个,他阅读史书,经常有钱荒的说法。

  但是在大元立国之后,一直到明朝,和海外贸易非常频密,大量的金银涌入,到了明初,虽然货币的缺口还挺大,但到底没有闹出钱荒。

  这就说明,整个中原,还是有相当数量的金银。

  只不过这些金银都在哪里呢?

  很显然朝廷有的只是极小一部分……有太多士绅大户,他们不光储存粮食,还有大批金银钱币,握在手里。

  夏原吉想到这里,不由得看向徐景昌,“我说定国公,你在打算什么?莫非说你抢土地不过瘾,还要直接抢夺钱财?你想死就自己去,千万不要缠上我,我宁死不从!”

  徐景昌呵呵道:“不死就答应了呗?”

  夏原吉怔了怔,用力摇头,“徐景昌,我可告诉你,无论如何,我也不会答应,你不要痴心妄想。这种事情,一旦做了,只怕都活不过今天晚上!”

  徐景昌点了点头,“

  请收藏:https://m.gwylt.com

(温馨提示:请关闭畅读或阅读模式,否则内容无法正常显示)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