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第245章 河运海运_我的姑父叫朱棣
字体:      护眼 关灯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他恐惧海运,臣以为是万万行不通的。”

  朱棣不慌不忙,笑道:“徐景昌,你要是只有这点见识,只怕这次朕只能听夏卿家的了。”

  徐景昌一愣,朱棣的手指随即在地图上点了几处,徐景昌默默看着,突然,他仿佛意识到了什么。

  自己是不是犯了先入为主的错觉?

  以为海运一定优于河运?

  然后就没有仔细想想,为什么明朝之后的六百年,都坚持漕运?

  难道真的只有坏处,没有好处吗?

  徐景昌看着朱棣指点的几处……湖广、江西、南直隶、浙江、山东、河南!

  猛然间,徐景昌发现了盲点。

  他急忙将目光转移到海岸线,尤其是长江以北的海岸线,渐渐的,徐景昌有了答案,原来如此!

  选择漕运还是海运,并不能只是考虑两种运输方式的优劣,而需要综合考虑全局。

  以如今的大明朝为例……主要的财赋重地,就是上面提到的几个省,而这几个省正好被黄河和长江两条水系贯穿。

  一条大运河,沟通南北,而且通过其他的支流航道,能蔓延大半个天下。

  尤其是华北平原,几乎都能囊括其中。

  这一点太重要了。

  大明的财税主要是粮食这种实物税。

  而实物税的最大特点,就是范围广,数量分散……大运河,加上黄河、淮河,几条水系聚集在一起,就宛如一只硕大的八爪鱼,盘踞在中原。

  以当下的情况来看,假如从山西起运一批粮食,大可以走黄河,经过河南,到达山东,然后进入大运河,再向北送去北平。

  其余中原地方,也都是如此。

  大运河提供的不只是一条水道那么简单,更是一个四通八达的交通枢纽。

  所有主要的财税重地,全都能通过最近的水系,通过航路,依靠大运河,到达想要去的目的地。

  效率高吗?

  谈不上!

  速度快吗?

  也谈不上!

  但是……这样的大运河,能把整个天下联系在一起,能让朝廷的财力物力,最快达到一地。

  这就是大运河的可贵之处。

  反观海运……从江南起运漕粮,送入北平,速度快,效率高,损耗少……看起来百利无一害。

  可问题是从江南到北平,只是点对点的运输。

  最多在胶州、登州、莱州等地停靠……可这些地方也不算是大明的财税重地,离着腹心十分遥远。

  就算把漕粮都集中到了北平又能怎么样?

  山东发生旱灾,需要朝廷赈济,从北平拨粮食……没有运河,就要走陆路,难道靠着马拉肩扛吗?

  这要消耗多少?

  而且太平年月,山东、河南,都是产粮重地,没有运河,这两地的粮食要怎么集中起来?

  这是农业时代,不是工业时代……工业时代的大宗贸易,是把原料送去一个工业中心,加工成制成品之后,再统一运出去。

  这种情况下,点对点

  请收藏:https://m.gwylt.com

(温馨提示:请关闭畅读或阅读模式,否则内容无法正常显示)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