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第23章 袭爵了_我的姑父叫朱棣
字体:      护眼 关灯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着的时候,还能靠自己超级强悍的精神头,填补了空缺,此刻却是必须恢复常态了。

  其实也别觉得官员就不行,假如朱元璋不废除中书省,有丞相一级的辅政重臣在,至少能让朱允炆少犯一点错,朱棣的靖难就不会这么容易了。

  说到底,还是朱允炆一伙,没有统御国家的经验,却骤然执掌朝廷大权,结果一把好牌,硬生生打没了,拱手将朱棣推上了龙椅。

  这就是汉弗莱爵士未必好,但他总比望之不似人君的金毛生菜之流强多了。

  “如今六部九卿,整个朝堂,能抵抗内阁的,就剩下一个通政使司。”蹇义沉声道:“太祖皇帝有言,政务如水,故需常通。所以才设立通政使。如果我们进言,把内阁诸臣挂名通政司之下,又会如何?”

  夏原吉心微微一动,“如果这么一来,通政司可就真成了宰相了,也不是我们之福。更何况徐景昌这小子比起那几个词臣还要能折腾,我怕会出大事。”

  蹇义摆手,“你不能这么看,徐景昌还是说了实话的,他家里头有爵位在,他执掌通政司,也就是一时的,想要罢黜他不难,后续朝臣要学他也不可能。倒是内阁大学士,翰林院的词臣没有一百也有八十,天下还有那么多饱学之士盯着,而且三年一次的科举,早早晚晚,会把内阁变成真正的宰相的。”

  这俩人聊来聊去,也算是统一了看法,徐景昌只是小问题,内阁才是心腹大患。

  夏原吉道:“上次御前会议,我们已经反对了通政司监督百官,现在骤然改变,怕是不妥吧!”

  蹇义想了一会儿,“这样吧,我上书谏言,六部九卿,每旬至通政司议论政务,讨论事情,协调统筹大事,由吏部牵头,通政司主持。”

  此言一出,夏原吉顿时大喜,高啊!

  六部尚书单独一个,对上内阁不占便宜,但是六部凑在一起,能够互相沟通,可就不怕内阁了。

  而且名义上放在通政司,算是给徐景昌一点甜头儿,可实际上却是吏部主持。

  通过这个通政司旬会,六部的地位就巩固了,而且也能更好落实政务,对陛下那里有交代,既能谋国,又能谋身。

  蹇义的功力可见一斑。

  “老兄上书,我也会追随,此刻陛下尚在犹豫之间,不知道将政务交给谁负责,只要咱们仔细劝说,未必不能成功。”

  这两位达成了一致,整个文官体系,全都运作起来。

  除了战损状态的兵部和工部,其他四部,加上督察院,大理寺,鸿胪寺,全都打着积极建言献策的目的,话里话外劝说朱棣,不要弄内阁,现有的各部衙门足够了,只要大家伙在通政司讨论一下,也就可以了。

  他们的举动很快又惊动了另外一些人,那就是翰林院,国子监,詹事府,还有六科廊……没错,这些衙门

  请收藏:https://m.gwylt.com

(温馨提示:请关闭畅读或阅读模式,否则内容无法正常显示)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