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第205章 徐景昌开窍了_我的姑父叫朱棣
字体:      护眼 关灯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优待武学士子,比肩秀才。武人这边不但没输,还有赚头儿,他自然是欣喜若狂,大呼定国公英明。

  徐辉祖看得比朱能深多了。

  他发现这事情并不是那么简单……向各省分配兵马数量,又设立武学,吸引人才。这一套下去,其实损失最大的还是世袭将门。

  只不过这种长远的事情,朱能未必看得明白。

  徐辉祖心里明白,也不会说出来。而且徐家也不在乎这种事情。

  徐景昌就不用说了,徐钦也考上了探花,注定了要走未曾设想的道路。

  徐辉祖跳出来,勇于任事,他也只是想在朱棣那里刷点好感,他不求立多大功劳,只求自己别给徐家下一代拖后腿。

  所以他没有理由反对。

  而朱棣却是喜出望外……严格来讲,这套方案只对他有好处。

  扩大兵源,让天下有识之士,都能为了帝王效力,各省平坦战争压力,共享开疆拓土的成果。

  这个说法太让人喜欢了。

  朱棣沉吟少许,突然道:“朕记得在汉唐之际,出将入相,即便是文臣,也要知兵啊?是不是这样?”

  这时候一直闭目不语的姚广孝缓缓开口,“陛下所言属实……汉朝没有科举,到了唐朝,虽然有了科举,也并非最主要的入仕方法。大批士人,都是上马治军,下马治民。汉代募兵,是承袭秦制,从天下健儿中选择……唐代兵源来自遍布天下的府兵。方才定国公所讲,要让全天下人,都能成为将士,不局限于军户。老臣以为此话颇有道理,强汉盛唐的先例,就是这么做的好处。”

  徐景昌立刻笑道:“姚少师果然敏锐,一语中的……只是我想这套方法,还有胜过汉唐的地方。”

  姚广孝眯缝着三角眼,淡淡道:“你说的是武学吧?”

  徐景昌点头,“没错,设立武学,不光教导武人打仗的办法,也教他们忠君报国,心怀天下。如此严格训练之后,能防止兵归将有,杜绝藩镇割据,实在是利国利民的办法。”

  姚广孝连连点头,不由得冲朱棣深深一躬,“陛下,如此一说,平章院支持此议!”

  老和尚发话,这可就不是徐景昌一个人的意见,而是平章院的看法,份量大大增加。

  朱棣不由得点了点头,“朕也觉得是不错的法子……但要具体如何操作,还要你们辛苦一下……姚少师,你和定国公,魏国公一起,把这个方略拟定出来吧。”

  姚广孝点头,可徐景昌突然道:“陛下,臣以为这种事情,还要户部尚书参与,借助夏尚书的精明,来算清楚这笔账。”

  夏原吉怔了怔,却也没有拒绝。

  虽说这个破事让文臣这边很尴尬,但是任凭徐景昌折腾,不能参与其中,只会更尴尬。

  而且夏原吉一直立志成为文臣领袖,更不能缺席。

  朱棣想了想,也点头道:“还望你们能精

  请收藏:https://m.gwylt.com

(温馨提示:请关闭畅读或阅读模式,否则内容无法正常显示)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