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第171章 祸国殃民的朝贡贸易_我的姑父叫朱棣
字体:      护眼 关灯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经过了连续半个月的忙碌,一篇长达万字的雄文,终于写好。

  “你快瞧瞧,我写的怎么样?”

  徐景昌接过来,仔细看了又看,忍不住眼睛冒光。

  “你这篇文章很有威力,数据详实,分析到位,总结得体,立意深远……我看礼部八成要倒霉了。”

  徐钦憨憨一笑,“我倒是不怎么在乎礼部,我就是心疼,咱们百姓受了这么多苦,为什么就没人替他们说话?那些朝臣到底在想什么?他们不是一直说要为民做主吗?他们把老百姓放在了哪里?”

  徐景昌哼道:“我怎么知道!不过有了你这篇文章,老百姓的苦或许会少一点。”

  徐景昌起身,叫来一个家将,让他去请赵王朱高燧。

  家将转身离去,徐景昌回头,想要再跟徐钦聊聊,却发现他伏在桌案上,没了动静……徐景昌吓了一跳,往前凑了凑,这才放心,原来只是睡着了。

  幸亏年轻身体好,不然又是恩科、又是殿试,再加上写这篇文章,能把小命给弄没了。

  徐景昌取来一件披风,盖在了徐钦的身上。

  又等了一阵子,朱高燧匆匆赶来。

  “有什么事情?这么着急?”

  徐景昌直接把文章递给朱高燧,让他瞧瞧。

  朱高燧仔细看了起来,过了好一会儿,惊讶道:“这是你写的?很不错啊!”

  徐景昌摇头,“是我们家探花郎写的,你说说吧,这玩意要怎么发出去,威力才能最大?”

  朱高燧认真思忖,片刻之后,他才啧啧道:“如果一下子都发出去,万字长文,我怕没多少人能看得下去。我们把这篇文章切成三部分。”

  “三部分?怎么弄?”徐景昌好奇道。

  “这个好办,第一部分就是历年朝贡贸易,外藩给了多少,我们拿出去多少,因为厚往薄来,我们一年要亏多少钱。”

  徐景昌点头,“这是个明账,不难算的,光是丝绸就赏赐了数万匹,即便扣掉那些土产,也有几十万两之巨,大明的财富流失非常严重。”

  朱高燧点头,切齿道:“我也是第一次知道,敢情万国来朝是要花这么多钱的,真是死要面子活受罪。”

  随后朱高燧又向徐景昌介绍,文章的第二部分,就是对几个沿海城市,还有沿途百姓的骚扰。

  譬如说外藩使团经常到的宁波,一个占城使团,足有三百人之多,他们过来之后,居住的馆驿,饮食起居,全都由地方衙门负责。

  而地方衙门又会摊派给老百姓,让老百姓负担这笔开销。

  那可是好几百人,要供应大米、肉食、鸡鸭……老百姓勒紧裤腰带,空着肚子,把自己舍不得吃的好东西,送给外人。

  谁让是礼仪之邦,天朝上国,要有待客之道啊!

  这还不算完,海外藩属送来的土产,还需要征调民夫,送进京城……沿途的州县,都要贡献民夫,车马,吹

  请收藏:https://m.gwylt.com

(温馨提示:请关闭畅读或阅读模式,否则内容无法正常显示)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