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第103章 兴奋的朱棣_我的姑父叫朱棣
字体:      护眼 关灯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不知道看路啊?你瞎了啊?”朱高燧破口大骂,在大明朝,还敢得罪他赵王,不想活了?

  你总要允许一些人吃喝玩乐,不思进取……如果这个大明朝,必须有些纨绔子弟,那为什么就不能是我?

  吹牛?

  徐景昌最得意的还是最后这一本通识……这是他提议解缙编写的,也是这三本书中,内容最丰富,涵盖最广泛的。

  每个人都在忙碌着,就连朱高燧都不例外,他撅着屁股往外面搬书,迎头正好撞上了朱棣。

  汉王朱高煦、赵王朱高燧,还有吴山、朱勇,卧龙凤雏齐聚。

  总而言之,这是至关重要的第一步!

  “陛下,臣坚信,随着书籍的推广,咱们的大明会有翻天覆地的变化。永乐盛世,大业可期!”

  “陛下,咱们再说说这个万年历吧,其实这东西用处太大了。百姓耕田种地,婚丧嫁娶,从年头到年尾,都离不开黄历。有了这个,就能把握农时,准时耕种收获,好处不言自明。”

  朱棣听完徐景昌的解说,又看了看这三本书,脸上喜不自胜。

  历法属实是中原王朝的宝贝,就拿朝鲜来说,他们每年进贡,最希望得到的赏赐,不是金银,也不是丝绸瓷器,反而是最不起眼的历书。

  说到这里,朱棣眉飞色舞,十分骄傲。

  人们对自己不了解的事情,又通常会有恐惧,抵触的情绪。

  就算拿不到全套的,像历法啊,通识啊,拿到一本,也是好的。

  “错了,错了,是我瞎了,孩儿瞎了!”朱高燧吓得浑身颤抖,急得额头都冒汗了。

  随着各种消息汇集过来,朱棣是笑逐颜开。

  要是以后给叫门战神也定期来一顿,那就更好了……

  徐景昌一怔,还能回任?

  他们知道的,只是口耳相传的东西。

  朱橚呵呵道:“四哥,你就偷着乐吧,我跟你说,花了那么多钱,就这一次最值得不过!”

  因此老百姓不知道朝廷,只知道村子里的乡绅耆老,遇到了事情,只能求助宗族,借助宗法解决问题,也就顺理成章了。

  朱棣含笑,“五弟,四哥可是花了三十万两银子,过来看看,还不行吗?”

  “陛下,那锦衣卫怎么办?”

  这三本书,简直太实用了。

  父皇竟然对自己和颜悦色了!

  一转眼数日过去,徐景昌准备的书籍已经悉数发完……不光是前来完粮纳税的百姓,包括应天城里的市民,外地的商贾,全都趋之若鹜。

  朱棣毫不犹豫答应,“这个主意好,回头就让御膳房安排。当年皇考就经常念叨,他在外面流浪的时候,吃了什么东西。五弟,你还记得不?”

  徐景昌在旁边听着,心情大好,让朱大胖子和黑小子吃点野菜,忆苦思甜,也算是挺好的教育。

  从家国天下,到如何打官司,如何纳税,遇到了财产纠纷,该找谁做主……可不要

  请收藏:https://m.gwylt.com

(温馨提示:请关闭畅读或阅读模式,否则内容无法正常显示)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